壓鑄模、低壓鑄造模、重力鑄造模鑄件品種之廣、質量之高和技術的創新亮點都超越了以往,集中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鑄造模具的制造朝大型化、復雜化、注重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人性化發展的趨勢。各企業緊跟國外同行的新動向,努力縮短我國與國外先進工業國之間的差距。其中,作為國內最大的商品鑄造模制造基地—寧波北侖地區和象山地區參展商數量最多,顯示了“中國壓鑄模之鄉”和“中國鑄造模之鄉”的強大優勢和實力。
鑄造模具大型化趨勢明顯。隨著我國壓鑄行業大噸位壓鑄機數量激增,對大型壓鑄模需求越來越迫切,相應的模具無法國內配套一直阻礙著壓鑄業的同步發展。而近年來不少模具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購置了大型加工及熱處理設備,設計制造水平提高,這種情況初步得到了緩解。如寧波北侖輝旺鑄模實業有限公司展出的模重53噸的“汽車發動機V6缸體壓鑄模具、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和寧波北侖輝旺鑄模實業有限公司的模重達50噸的“發動機變速器中間殼體”壓鑄模具,都是安裝在38000N~40000N大型壓鑄機上使用的超級大型的壓鑄模。模重在20~30噸,像汽車自動檔變速器殼體、汽車缸體、電梯踏板、大型載重汽車變速箱等壓鑄模具,也在多個展臺上出現。此外,在杭州合立機械有限公司的展出的由“4114缸體模具”生產的大鑄鐵柴油缸體,產品體積大、形狀復雜。表明我國在制造大型鑄造模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型鑄造模具國產化率得到了提高。
鑄件復雜,模具制造難度越來越提高。由于鑄件的輕量化要求以及功能的增加,造成鑄件形狀愈加復雜,尺寸精度和內外質量要求也愈加嚴格,給模具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次模具展覽會上的幾副高水平模具引人注目。如廣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重型卡車發動機零件“康明斯大齒輪室壓鑄模”,模具由2400個零件組合而成,周邊有5個用油缸抽拔的滑塊,采用三個方導柱導向,四個精定位元件定位,保證了鑄件精度。為滿足產品內在質量要求,壓鑄過程采用了真空壓鑄和模具內設置擠壓銷技術。采用指形流道設計方案,使金屬液各行其道,能較好地控制金屬液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提高了產品質量。模具使用了大型活塊輔助成型,合理地設計了復雜的溫控系統,布置了40條冷卻路線,25個分水器,溫控部件的零件超過800個;同時在模具上布置溫度監測點21個,外接溫度值數字顯示器,根據實時溫度監測的反饋,在壓鑄機控制端輸入參數,實現冷卻時間的起止與長短的程序控制,從而保證了模具工作時良好的溫控能力。寧波鑫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X90轉向器殼體”壓鑄模,產品是長筒形,有多個異向的抽拔需要,要求一模兩腔,該公司很好地解決了分模選擇、細長型芯的冷卻和重復定位等問題,現已生產系列的轉向器殼體壓鑄模具,并多套出口到歐洲。寧波合力鑄造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送展的“1.8T發動機缸體模具”,用來生產廣州汽車集團1.8TS汽車發動機缸體,采用變截面澆注系統,模具結構上采用了異形芯撐,特殊芯頭結構,解決冷芯薄壁水套在澆注過程中的變形,是一套對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作出貢獻的成功的鑄造模。寧波盛技機械有限公司展示的“齒條殼體”、“變速箱體”壓鑄件,反映了該公司模具制作過程注重細節,造工精湛,尺寸精度高,外觀輪廓清晰美觀。
V型汽車缸體大型壓鑄模具問世。作為制造汽車的“心臟”—發動機的缸體壓鑄模具,其研發和制造難度極大,技術含量極高,產品技術質量指標極嚴,一直是壓鑄模制造廠家致力攻克的難題。上屆模具展覽會“汽車直排四缸壓鑄模”首次亮相,在行業中引起了關注,時隔兩年,國內已有7~8家廠家能夠制造。這次寧波北侖輝旺鑄模實業有限公司展出的“汽車發動機V6缸體壓鑄模具”,再一次在行業中引起轟動。該模具是國內首次研制成功的V型缸體壓鑄模具,在國外生產過同類模具的廠家也為數不多。該鑄件530mm×360mm×300mm,模具外形尺寸大(1935mm×1850mm×1690mm),模具重量達53T,加工和裝配難度大,產品外形特征多,所需滑塊數量多,鑄件還有較高的致密性和壓鑄成品率要求,屬大型、復雜、難度大的壓鑄模。該模具采用雙邊進料的澆道,各大滑塊采用了雙油缸抽撥、特殊的滑塊摩擦副和后定位結構,保證運行平穩可靠。由于鑄件重熱容量大,模具工作溫度平衡條件差,因而必須通過多項措施加強了模具工作溫度的控制。
技術進步提升了行業的整體水平。CAE的應用已從過去只為爭取訂單的需要回歸到發揮其實際技術功能的作用,從客戶要求到成為設計人員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其中不少的企業還建立了本企業的模具基礎結構圖庫、標準件圖庫、鑄機機型圖冊、鑄造工藝參數等資料庫,方便工程師在設計時選用典型案例和利用參數化手段實現資源共享,縮短了設計周期。另外,企業在承接模具時更多考慮從“能否造出”過渡到“能否做好”,“以質取勝”的意念增強,關注延長使用壽命、確保可靠性和穩定性、提高成品及格率以及生產效率上。關注到模具運行時各參數的監控、反饋及自動調整,使模具更人性化和智能化。對于技術上和結構上的創新和發明,企業申報國家專利熱情高漲,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明顯增強。